公元1013年7月,大宋的都城开封再次出现了与封禅泰山和祭祀汾阴之前同样的场景:亳州的官吏带着数千当地百姓进京请求赵恒前往亳州朝拜太清宫。不久,文武大臣群起上疏请求赵恒亲赴亳州参谒太清宫。次月,赵恒终于架不住大家的如此盛情便下诏自己将于明年春天亲谒太清宫。
这个太清宫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在唐宋时期这块地方归亳州管辖,它是汉桓帝刘志为了纪念老子李耳而特意在其出生地所修建的一座道观,它最初的名字就叫“老子庙”。李渊认李耳为先祖之后,这老子庙就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升格为唐朝的太庙,唐高宗李治当政时再又对其进行了扩建并将其改名为“ 紫极宫 ”,而后来的李隆基追随祖宗的步伐亲自来祭拜太庙后又给了它一个新的名字——太清宫。
这下知道赵恒为什么要来参拜太清宫了吧?别管你刘彻和李隆基在历史上有多么的声名隆重,反正你们去过的地方以及干过的事我赵恒都得重来一遍,而且我要做得比你们都好,我要压你们一头。当然,在武功上我比不了你们,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要在其他地方把你们都给比下去,唯有如此我才能以此彰显我自己以及我大宋比你们都强。
照例,在前往亳州之前,赵恒任命参知政事丁谓和翰林学士陈彭年前去亳州为他打前站,目的就是前去修缮太清宫并做好迎接圣驾的准备。同时,赵恒又给老子加封尊号为“ 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
还是在这个月,由王钦若主持编撰的《新编修君臣事迹》终于大功告成,此书便是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代四大类书之一、它的另一个名字正是《册府元龟》。
这边赵恒心情大好,但扫兴的人很快出现。在得知赵恒又要去劳师动众地离京拜神,屡屡在此事上对赵恒出言不逊的龙图阁待制孙奭再又对赵恒一顿火力全开。
孙奭在奏表里对赵恒说道:“陛下,你先是去了泰山,然后又去了汾阴,听闻你现在又要去祭祀太清宫。现在外面的人对你的此举可是议论纷纷,你什么事都在跟李隆基学,可他的种种所为难道全都是对的吗?他的那些昏庸荒唐之举难道你就不知道吗?马嵬驿之变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可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臣希望陛下能够早日醒悟,斥远奸佞之臣,停罢土木之工,切莫重蹈李隆基的覆辙。”
赵恒带着一丝的愤怒回复了孙大炮,而他的回复堪称一个强词夺理:“你懂什么?封泰山、祀汾阴、拜祭皇陵、祭祀老子,这些都不是李隆基的首创,而是古已有之,你怎么能够以安史之乱来否定李隆基之前做过的那些事呢?照你这么说,后人都说秦朝无道,可秦朝的那些官制、法令和郡县制度不是一直沿用至今吗?怎么就不见后人将其一应废止呢?”
正如评书大家单田芳老师的那句经典的口头禅——良言难劝该死的鬼,赵恒的脑子这时候根本听不进任何反对拜神的话,因为那几乎就是他的信仰。
公元1014年正月,赵恒带着文武大臣以及侍从和数以万计的禁军再又浩浩荡荡地离京奔赴亳州。临走之前,他把寇准从大名府给拉了回来替他镇守京师。
这里也就懒得再说赵恒是如何祭拜的老子,反正一切礼仪和流程基本上都是与封禅泰山和祭祀汾阴大体相似,只是这次祭祀结束后赵恒的封赏却不如之前,他只是下诏加恩于亳州以及此次车驾所过州县的百姓:流放罪以下的罪犯全部赦免,免征一年半的赋税(亳州免征两年)以及往后的赋税在原有基础上减免两成。没办法,宋朝再有钱也禁不起赵恒之前那般折腾,更别说现在的家底本来就不怎么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