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章 无法自拔(2 / 2)北宋帝国兴亡史首页

在回开封的路上,赵恒正式将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为大宋的南京,至此,北宋四京仅有未来的北京大名府还没有被确立名分,但这事得等到赵恒的儿子赵祯以及宋朝未来的那位强权宰相吕夷简来完成。

临到开封前,赵恒在王曾的建言下特意去拜访了雍丘(今河南杞县)的一位远近闻名的隐士。赵恒向其询问治国之道,这位名叫邢惇的大才却闭口不言,但赵恒脾气好并未动怒而是问其何故不发一言。

邢惇回道:“陛下,你东封泰山又西祀汾阴,如此太平盛世我又还有什么治国之道可说呢?”

这话明显是在讽刺赵恒,但出人意料的是赵恒竟然把这当成了对他的肯定和夸奖,看来这人的脸皮只要足够的厚是真的可以做到无敌于天下。高兴之余,赵恒还给邢惇封了个官,然后班师回京。

邢惇拿着这份封官的敕书也没去赴任,而是继续回家当他的隐士,直到他亡故的时候人们才从他家的房梁上发现了这份封官敕书。相比此时的另一位举国皆知的“大隐士”种放,邢惇的所为定会让种放汗颜不已。这个种放你可以不知道他是谁,但他的一个侄子想必很多人一定知道,此人便是开创了大宋西军将门世家“种家军”的一代名将——种世衡。

让赵恒欣喜的事还在后头,这年的十月,耗费了大宋无数财力、物力和民力的玉清昭应宫在历时七年之后终于是竣工了。赵恒下令大赏施工人员,参与此项工程的各级负责人总计九百余人因此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而宰相王旦也因此而被加封为司空,主持修建玉清昭应宫的丁谓则被加封为工部尚书。

次月,赵恒亲临玉清昭应宫并在集禧殿大宴群臣。作为让秦始皇的阿房宫都相形见绌的超大建筑群,玉清昭应宫的建成被赵恒视为自己的一大政绩工程,其性质堪比封禅泰山,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这时候沉浸在自己的“丰功伟绩”里是好不骄傲和自豪。

公元1015年正月初一,赵恒率领文武百官和皇室宗亲在玉清昭应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祀典礼并以此为国家和百姓祈福,然后便是再一次大赦天下并免除了去年因遭受水灾而导致农田受损的江淮诸州百姓的税赋。

不论如何,尽管赵恒的种种拜神运动引来了许多的非议,但平心而论,他的一切所为并不是为了享乐或是满足他个人的某种私欲。说到底,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澶渊之盟后王钦若的那一番“谗言”狠狠地戳伤了他的自尊,他只是想为自己和宋朝找回在战场上丢失且无法重建的尊严和面子。他的拜神运动挥霍了国家的大量财力,这一点无可置疑,但朝臣和百姓从这场拜神运动里却是受益良多。可以说,关于赵恒在此期间所掀起的拜神运动,后世的所有骂名几乎都由他这个做皇帝的人去背负和承担,但所有的好处却都落到了他的臣子和百姓头上。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这些年赵恒沉迷于拜神运动确实让宋朝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表象,但这也掩盖了宋朝此时应当去解决的诸多积弊,而等到这些问题开始集中爆发的时候已经是有些积重难返,但那时候的他已经驾鹤西去。他就像他的老子赵光义一样,他留给他老婆和儿子的是一个表面繁荣但实则疾病缠身的国家。

当然,这些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