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张诚的书房里,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张诚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仔细翻阅着手中关于科举改革的资料。自从踏入官场,他便深知科举制度虽为朝廷选拔人才,却也存在诸多弊端,若想为国家输送真正有识之士,改革势在必行。
这时,门被轻轻推开,一袭淡蓝色衣衫的苏瑶走了进来。苏瑶是当地书香世家的千金,知书达理,才情出众,与张诚因诗词结缘,对他暗生情愫。她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茶盘,上面放着一杯刚泡好的香茗。
“张公子,看你又忙了一夜,喝口茶,歇歇吧。”苏瑶的声音轻柔温婉,如同春日里的微风。张诚抬起头,看到苏瑶,眼中闪过一丝温柔,接过茶杯,浅尝一口:“多谢苏姑娘,这茶香沁人心脾,让我精神一振。”苏瑶在一旁坐下,目光落在张诚手中的书卷上,好奇地问:“张公子,你在研究科举改革之事吗?我虽一介女流,但也听闻科举关乎国家兴衰,不知公子有何见解?”
张诚微微颔首,认真地说道:“苏姑娘,如今科举考试内容拘泥于八股,考生们为求功名,死记硬背,所学知识难以应用于实际。我想在考试中增加策论、实务等内容,选拔出真正有治国安邦之才的学子。”苏瑶听得入神,眼中满是钦佩之色:“张公子果然高瞻远瞩,若能如此,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只是这改革之路,怕是困难重重。”张诚叹了口气,神色凝重:“是啊,科举关乎众多学子的前途,也牵扯到各方利益,定会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我定要坚持下去。”
两人正说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灵儿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看到苏瑶也在,灵儿微微一愣,随即笑着说:“张大哥,原来你在这儿啊,我找你半天了。”张诚看着灵儿,无奈地摇摇头:“灵儿,你还是这么毛毛躁躁的,有什么事慢慢说。”灵儿走到张诚身边,神秘兮兮地说:“张大哥,我听说城外的山里又有土匪活动的迹象了,咱们要不要去看看?”
张诚闻言,脸色一正:“此事不可大意,我这就去安排人手调查。灵儿,你先别乱跑,等我消息。”灵儿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好吧,张大哥,你可一定要带我一起去啊。”苏瑶看着灵儿,眼中闪过一丝羡慕,她知道灵儿性格直爽,能与张诚一同经历许多冒险,而自己更多的是在后方默默支持。
张诚刚要起身,管家匆匆走进来,禀报道:“老爷,知府大人派人送来了加急信件。”张诚急忙接过信件,打开一看,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原来,知府在信中告知,朝廷中一些保守势力听闻张诚有意改革科举,纷纷上书弹劾,指责他妄图破坏祖宗成法,扰乱科举秩序。
“这些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国家未来,实在可恨!”张诚愤怒地将信件拍在桌上。苏瑶和灵儿看着张诚,心中也为他担忧。苏瑶轻声安慰道:“张公子,你切莫着急,总会有办法应对的。”灵儿则握紧拳头说:“张大哥,这些人太过分了,咱们不能就这么任由他们欺负。”
张诚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我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我要立刻写一封奏折,向皇上阐明科举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着,他便坐到书桌前,提笔蘸墨,开始奋笔疾书。苏瑶和灵儿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张诚专注的神情,心中满是敬佩。
奏折写好后,张诚立刻派人送往京城。然而,等待的日子却异常煎熬。每天,张诚都在焦急地期盼着京城的消息,同时还要应对地方上的各种事务,剿匪工作也不能松懈。
这日,张诚正在军营中部署剿匪事宜,突然接到消息,说京城有使者前来。张诚心中一紧,急忙赶回府中。使者见到张诚,宣读了皇上的旨意。原来,皇上对科举改革之事十分重视,命张诚进京面圣,详细阐述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