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领旨谢恩后,心中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当面向皇上陈述自己的想法,紧张的是此次进京,必定会面临诸多挑战,朝中保守势力定会百般阻挠。
回到家中,柳儿、苏瑶和灵儿都围了过来,询问情况。张诚将事情告诉她们后,柳儿眼中满是担忧:“官人,此去京城,吉凶难料,你一定要多加小心。”苏瑶也柔声说道:“张公子,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相信你。”灵儿则坚定地说:“张大哥,我跟你一起去,我要保护你。”
张诚看着她们,心中满是感动:“有你们的支持,我定不会让你们失望。只是此次进京,家中事务还要多多劳烦你们。”柳儿点点头:“官人放心,家中一切有我。”
出发的日子很快到来,张诚带着几名亲信,踏上了进京之路。一路上,他思绪万千,回想着自己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从一个穿越而来的书生,到如今为了改革和百姓的福祉而奔波,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京城繁华依旧,张诚却无心欣赏。他来到客栈安顿好后,便开始四处拜访朝中支持改革的官员,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然而,保守势力的阻挠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许多官员在保守势力的压力下,选择了明哲保身,不敢轻易表态。
张诚并未气馁,他利用各种机会,向一些有识之士阐述科举改革的好处,逐渐赢得了一些人的认可和支持。终于,到了面圣的日子。张诚身着朝服,神情庄重地走进了皇宫。
在大殿之上,张诚向皇上行了大礼,然后开始详细阐述科举改革的方案。他言辞恳切,条理清晰,从科举制度的现状,到改革的必要性,再到具体的实施步骤,一一说来。皇上听得十分认真,不时点头询问。
然而,张诚的话刚说完,便有几位保守派大臣站出来反对。他们言辞激烈,指责张诚改革科举是离经叛道,会破坏朝廷的稳定。张诚据理力争,与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时间,大殿上争论不休,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皇上看着下面争论的大臣们,陷入了沉思。良久,皇上开口道:“此事关乎重大,朕需仔细斟酌。张诚,你先退下吧。”张诚心中忐忑,只得退下。
回到客栈,张诚心中烦闷,独自一人来到街头散步。不知不觉间,他走到了一座寺庙前。张诚走进寺庙,想要寻求片刻的宁静。在寺庙的后院,他遇到了一位老和尚。老和尚见张诚神色忧虑,便上前询问。张诚将自己的烦恼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和尚。
老和尚听完,微微一笑:“施主,世间之事,有得必有失。你一心为国家和百姓着想,这是大善之举。但改革之路,本就充满坎坷,只要你秉持初心,坚持下去,定会有云开雾散之时。”张诚听了老和尚的话,心中豁然开朗,他向老和尚道谢后,便离开了寺庙。
回到客栈,张诚重新振作起来,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能放弃。他要为科举改革,为国家和百姓,拼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