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三害(1 / 2)名臣后裔首页

第二天,左言文他们本来要回去,左一凡父亲也要跟着回去,但左一凡的弟弟要请客,这都是之前就说好了的,所以也就只好留下来了。

左一凡兄妹六人。几个人都已经离开了老家,定居在苏州。

这天晚上请客的是老三。他叫左文学,不过村里人很少有人叫他这个名字,都叫他“三害”。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绰号。

三害小时候太顽皮了。三天两头地干坏事。至今在村里还流传着他许多调皮捣蛋的逸闻趣事。实际上,也没有闯下什么大祸,都是些鸡零狗碎的事。

三害他们小的时候,男孩女孩都喜欢踢毽子。毽子都是自制的。主要材料有铜钱、鹅毛管和鸡毛。用一截粗粗的鹅毛管,把一端剪开,剪成四五瓣,插进铜钱的方孔里。再从下面掰开,贴着铜钱牢牢地压住。再用一小块布包紧,缝好。毽子的底座就做成了。再把一把鸡毛插进鹅毛管里就行了。

这些材料都不难找。不像现在,铜钱也不是个稀罕物,几乎家家都有。鹅毛鸡毛更不是个事了,村里到处都是鸡鸭鹅,趁主人不注意,逮一只就能薅一把。鸡毛必须是公鸡毛,越长越好。农村母鸡多公鸡少。母鸡是用来下蛋,公鸡是用来布种、报晓和祭祖。

村里孝德家的公鸡最多,而且毛势长得也最好。三害就盯着他家的公鸡薅。公鸡是不怕人的,尤其是见到小孩子,就展开一对翅膀,跳着飞起来,边追边啄。孝德家的公鸡见了三害不仅不敢攻击,还吓得直缩脖子,躲进鸡窝里。

这事全村人都知道。有一次,孝德找到了三害的父亲崇武,说他们家的公鸡都被三害吓得不敢扒灰了,母鸡下的蛋都孵不出小鸡。扒灰原本是指公公偷情儿媳妇,孝德却用在公鸡母鸡的身上。他说这番话也不完全是告状的意思,多半是说笑话。

三害父亲自然不能当作笑话听,装模作样地把三害打了一顿。大队长崇武是个脾气极好的人,几个儿子从来都没有打骂过。三害这次记仇了,当然他是把这笔仇恨记在孝德那老不死的头上。

有一天,几个小伙伴在野外土粪里面烤山芋。土粪实际上不是粪,是泥土加上草木灰。制作过程是:在地里堆上一堆稻草,再在稻草上铺着厚厚的一层土,稻草从两头露出来。点上火,一直往里烧。烧了几天,就把前面的灰烬和土掺合在一起。没烧尽的继续烧。大约要烧十几天。一遍烧完了,再烧第二遍,反反复复,最后烧成了一堆黑土就是土粪了。

三害他们经常在土粪里烤山芋。这一天,不知道是谁说的,说有一种叫花鸡特别好吃。是朱元璋当叫花子的时候发明的。偷来一只鸡,毛也不用拔,裹上泥巴,放进火里烤。烤熟了,剥开泥巴就能吃。据说特别香,香得人直流口水。现在有只鸡就好了,肯定比山芋好吃得多!

三害一听就说:“那我们就去偷一只。”

几个孩子也都纷纷地说去偷一只。

偷哪家的呢?三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仇人孝德。他们立即行动。

孝德家里没有人,都到地里干活去了。那些公鸡见到三害,都缩头缩脑地跑进鸡窝里。三害就堵住鸡窝门,伸手抓了一只。

叫花鸡确实好吃!

孝德丢了一只鸡,居然没发现。

三害他们隔三岔五地又抓了几只。有公鸡有母鸡。这下孝德发现鸡少了,开始还以为是黄鼠狼干的事。正在嚷嚷的时候,有人悄悄地告诉孝德,不是黄鼠狼,是三害他们几个坏小子祸害的。因为他们在地头上吃鸡的时候,有不少人见到过。

这次孝德是真生气了,跑到崇武家大吵大闹。三害的父亲崇武这次也真生气了,把三害狠狠地揍了一顿。三害他们家赔了孝德家不少的钱。

还有一件事,也是村里人常常喜欢挂在嘴边的。

街上有一个电影院,是公家的,区政府的产业。电影院经常放电影,当年是村民们最好的娱乐场所。不过看电影是要买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