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公府西阁,武元华的母亲杨氏长居这里,外面的熙熙攘攘她一点消息都没有,只知道女儿一天未归,甚是担心。
杨氏半生信佛,四十四岁才嫁给当时的工部尚书武士彟,六十余岁就已经膝下三女,老大武顺,老二元华,老三武昔,老大已出嫁,只剩二女和三女尚在身边。
杨氏乃隋朝宰相之女,宗室出身,背景显赫,只可惜近几年武家连变,暗地里她的日子一天不日一天,而娘家那边人常年忙碌,很少过问她,自然不知道她现在的生活如何,并且每当武家有客人,那些逆子碍于颜面总会奉她为主母,瞒过前来的贵客,而她自己为了九泉之下的丈夫,还不能声张武家丑事。
武元华几姐妹能有这般美丽动人绝对离不开她的基因,都六旬了啊,保养的竟比中年贵妇还要端庄瞩目,稍加妆容打扮,不比青楼的半徐老娘差在哪里,难怪武家那几个子嗣会沦为畜生。
“夫君……”
杨氏盯着墙壁上的遗像有好长时间了,自从夫君过世,这些年她每一天都会留出时间回想过往,那些珍惜的时光有吵架、有心酸、有失望。
“娘,女儿给您煮的参汤。”
小女儿武昔端着一碗汤水从偏房走过来,每当看到母亲发呆,她的俏脸总会浮出心疼,恨不能习武,手刃了那几个畜生,同时也暗叹母亲软弱,为了父亲名声自己默默忍受,还不让我们告诉大姐,将这件事声张给陛下。
“元华还没回来吗?”杨氏用勺子掏起汤水,吹了吹道。
武昔撅着小嘴摇了摇头。
“唉,可怜了你们,为娘可怜了你们呐。”杨氏放下参汤,脸色忧愁的悔恨,当初要是常伴青灯古佛,女儿岂会来到武家遭罪。
就在母女温馨的时候,门外传来咚咚声响,杨氏心中一冷,双手下意识摸向身旁的妆桌,只可惜摸了个空,自从上次用剪刀划伤他们,那几个畜生就把西阁所有铁刃没收。
母女二人紧张不已,门外再次传来动静。
“娘,是我,元华。”
母女对视一眼,武昔喜上眉梢,小跑的去给姐姐开门。
“小妹。”
吱呀一声门开,武元华看到来者上前就是熊抱,说了两句后跑到主卧,拥抱母亲哭泣。
“发生了什么,元华,可是在皇宫遭遇不测?”杨氏心中焦急的询问:“快和为娘道来,天大的事,为娘也要给你做主。”
“不是的娘,女儿开心,好开心呢。”武元华抹掉眼泪,噗嗤笑道:“娘,咱们走,离开武家。”
这时,杨氏眼神黯淡,坐在木椅上仰望墙壁的画像,嘀咕着:“能去哪啊。”
“皇宫,咱们以后住在皇宫!”
“什么?”
武昔和惊坐起的杨氏同时愣住,异口同声道:“以后住在皇宫?”
“是的娘,您先坐下,听女儿慢慢说。”武元华拍了拍母亲的后背。
“好,娘听着。”
“昨日女儿被陛下谕邀进宫内……”武元华不加隐瞒的告知,包括和晋王怎么相遇的,又怎么在宫中有了交情,全部告诉母亲和小妹,哪怕被晋王意外的亲吻也没掖着藏着。
良久过后,杨氏皱着眉头道:“晋王殿下是怎么知道的?”
“女儿不知晓,他说自己是鬼谷子的传人……”
杨氏显然不信,又找不到结果,只得无奈。
“娘,我们走吧。”
被女儿拽着衣袖,杨氏声声叹息道:“去了皇宫又如何……”
武家这几个子嗣虽官职不高,可潜力是有的,累计功绩升官也只是时间问题,自己一行人去了皇宫,不过是换了个囚禁之地。
知道母亲担忧什么,武元华接着把刚才的经历一股脑搬了出来。
“什么?几百两黄金?”
杨氏和武昔这次是震惊了,为了一个女子,不惜花费重金笼络,这等人不是傻子,就是真正的慧者。
也不知道他看中了女儿哪点,谋士,大唐数不胜数,根本不缺一个女人家啊。
“娘,晋王再过几年就要前往封地,到那时我们母子几人在他的眼皮底下,岂不逍遥快活?”武元华想起府外的少年郎,赶忙催促:“晋王正在府外等候,免得耽误人家忙事,我们要抓紧收拾了呢。”
杨氏深深瞥了眼女儿,叹了口气道:“晋王聪慧,他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打算,既然如此,娘也不好再争辩。”
拗不过女儿,杨氏开始收拾东西,其实只拿走了一样,剩余的一点没碰。
主事堂内,自从小妹走后,武元庆就一直东张西望,眼下便看到小妹们搀扶杨氏缓缓走来,顿时皱起眉头,扭头看赵公公道:“母亲和小妹也要一同前去皇宫?”